我的廉洁“心史记”
派驻县司法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 张涵
小时候觉得廉洁是红心,在大人的口中在故事里。是和同桌划的“三八线”里的泾渭分明不越界,是“孔融让梨”故事里的谦让,是“六尺巷”张英家书里的和睦,是《弟子规》里“物虽小,勿私藏,苟私藏,亲心伤”的防微杜渐,是《三字经》里“己不欲,勿施人,份外利,拒不贪”的处事原则;那时理解的廉洁带着稚子的天真,是黑白分明、方方正正、有棱有角的世界,懵懂认知里的廉洁包含着团结、友爱、礼让、诚信,是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,饱含了红心的纯真。
上学后认为廉洁是公心,在诗词里在典故里。是莲花的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是冬梅斗雪、春兰空谷、夏竹劲节,秋菊傲然开,梅兰竹菊“四君子”的高尚品德。是陶渊明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清高;是于谦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的纯洁清白;是包拯的铁面无私、执法严明;是刘宠太守拿百姓的一枚铜钱;是子罕以不贪为宝的清醒;是周总理穿了十几年衣服的勤俭;是红军留给百姓的半条棉被。对廉洁的理解来自书本,在一个个典故里,一篇篇名言里,也在一个个军民同心、鱼水情深的感人事迹里。那时理解的廉洁里包含着爱国、正直、谦逊、淡泊明志,不沽名钓誉,不随波逐流,不屈从不跟风,是一颗公心向家向国向民族的家国情怀。
参加工作后学习的廉洁是初心,在榜样里在制度里,也在身边。是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行”的行为准则;是孔繁森“一尘不染,两袖清风,视名利安危似狮泉河水;两离桑梓,独恋雪域,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”的耿耿忠心;是焦裕禄“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,父老生死系,暮雪朝霜,毋改英雄意气”的为民情怀;是吴天祥为党分忧、为民解难,心系群众退而不休的大爱无疆;是“两弹一星”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、艰苦奋斗、用于攀登、自力更生、大力协同的精神内涵;是感动中国人物里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。这些榜样告诉我们工作中要讲廉政,不损公肥私,不贪污浪费,要守初心、担使命,不迷失自我,不背弃初心。黑龙江学姐查寝事件,暴露出了从学场到官场,奉献初心变成了利字当头“上位”私心的不良文化。《永远在路上》纪录片中张建津对茅台酒的痴迷、吕锡文的“圈子文化”等等真人真事的警醒和慨叹,都是丧失信仰和初心现的实写照。建立廉洁的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廉洁也在全面深化改革里各项制度,把纪律挺在前面,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,加强对权利的监督和制约,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、不能腐的防范机制、不易腐的保障机制。在一次次对榜样和理论的学习中体会保持一颗廉洁的初心。这时对廉洁的理解来自倾听和学习,饱含初心的廉洁里是民为主,我为仆,为人公仆的奉献精神;是替民想、用好权,对百姓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责任精神;是遵国法,守底线,守规矩的敬畏精神;是尽职守,行义务,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我精神。是一颗公心为民,一颗初心向党。
进入纪委监委工作后感悟的廉洁是赤子之心,在一个个鲜活案件里。在一个个案件中我也开始从“人之初、性本善”的持方中犹豫徘徊,在性本善与性本恶之争中思辨,思考自己之前对廉洁的认识和含义的理解是否存在广义与狭义,宽泛与严谨的偏差,从前的理解貌似宽泛,却又觉得狭隘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个案件的审查调查过程中,我对廉洁有了新的感悟。当一名原本的执法者在心存侥幸、掩耳盗铃的心理破防后,从他流下的悔恨泪水中,我看到了他放下的贪欲,放下了对嗜好的执着追求。当一名讲义气的领导干部在证据面前卸下“无罪争论”的“自卫”和“防备”,露出了轻松和坦然的情绪,这一精神面貌的变化过程,我读到了他在重筑坍塌的信念,寻找迷失了的初心。有人从舌尖上开始的腐败,有人从嗜好里走向了犯罪,在这些身边的案例中,我感悟到的廉洁需要对抗人性的自私和贪婪,是一颗纯洁无暇的赤子之心。不论是国家法律对职务犯罪的强制手段,还是监察机关在履行监督、调查、处置职责时,坚持的惩戒与教育相结合,运用批评教育、诫勉谈话、提醒谈话,警告等手段方式都属于外力监督教育,是他律,若想将廉洁变成一种本质上的自律,这可与我们从古至今一直讲的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相对应。廉洁是一种品德即修身的一部分,所谓修身,在一个修字,修即是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,自我净化,自我革新,回归到“石头高于钻石价值”的赤子之心。对国家、对人民、对事业充满热爱与忠诚,勿以恶小而为之,警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清正在德廉洁在志的意志,守住廉洁精神的高地。
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,腐败的形式越来越百变,但是反腐的决心从未改变,人们对于廉洁的推崇从未改变。反腐永远在路上,廉洁的品质永不过时。
主办单位: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
地 址:呼和浩特市新城北街青城巷1号
备案号:蒙 ICP备 18002681号 邮政编码:010015
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